第253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媒体界校友相聚谋划学校形象传播


   期次:第253期      查看:102   



  ▲蒋国俊为董慧临等校友颁发学校形象传播顾问聘书。 张晓雷/摄


  大学需要向外界塑造什么形象,全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媒体建构大学形象,高校与新闻传媒机构怎样开展良性互动……围绕学校形象传播的诸多议题,4月12日,北京、上海、杭州、嘉兴、丽水以及金华本地的从事媒体行业的18名校友相聚师大,畅所欲言,为学校形象建构与传播出谋划策。
  校党委副书记蒋国俊出席座谈会并为与会校友颁发学校形象传播顾问聘书。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朱坚主持座谈会。
  蒋国俊对媒体界校友重聚母校表示欢迎,并简单介绍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蒋国俊强调,学校需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整合优质社会资源,达成学校与社会的互利共赢,迫切需要“形象设计专家们”贡献经验与智慧,从专业角度提升学校形象。他真诚希望媒体界校友为学校的形象传播多出谋划策,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多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友是最宝贵的形象传播资源
  “师大是每一个从这里毕业的学子的‘麦加’。”“母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师大的事尽管‘呛’一声,我们都会赶过来。”座谈会上,作为1978级学长、浙江广电交通之声研发中心主任董慧临率先表态,一定会支持母校的形象传播事务。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冯冀、杭报集团党委委员、都市快报总经理鲍林强等诸多校友也纷纷表示愿意竭尽所能支持学校的宣传。
  大家一致认为,校友既是学校形象传播的主体之一,也是有效的形象传播中介。
  热爱母校几乎是每一个校友的本能,也是其传播学校形象的动力。浙江卫视总编室副主任许继锋说,自己以浙师院中文系毕业为荣。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蔡伟达则说,每一个校友都爱学校,都愿意正面宣传学校。新华社上海分社副社长叶国标认为,受聘为形象传播顾问是荣誉,也是责任,每个师大人都是传播主体,借助校友的人际传播可以达成广泛的宣传效果。
  《杭州日报》编委陆春祥举例,自己的每条微博大约有20万的阅读量,由他转发的师大形象宣传片就被较多人阅读、评论、转发,达到很好的推荐效果。他建议,整合校友中的微博“大V”,借助其有影响力的平台,获得最大的传播到达率。
  《中国民航报》总编黄晨则建议成立媒体校友联谊会,可参照现有高校在这一领域的成熟做法,使媒体界的校友与学校的沟通常态化,进而更有效地宣传学校。
  挖掘提炼师大的形象个性
  “谈学校形象传播,那什么是咱们师大的形象?”许继锋认为,回忆起来是红楼、琴人坡、老东大,是电影、诗歌、话剧,是有别于其他高校的人文血脉。他说:“这是师大的人格,是师大的个性,也是我们要传播的师大软实力。”
  《中国教育报》驻浙江记者站站长朱振岳长期专业从事教育新闻宣传。他主张要树立师范大学的专业性形象,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行业系统、服务地方上有一个准确定位,提升学校在行业领域的话语权。
  对于形象建构,陆春祥从文化营销的高度,提出品牌概念、价值内涵和文化符号的三层次理念传播路径。在他看来,非洲研究、儿童文化研究是品牌,上升一个层次是要提炼大学的核心价值内涵,最后是在公众中确立一所综合性大学的符号形象。(下转第2版)
  -----------------转版-----------------
  (上接第1版)
  
  用好自媒体主动设置议题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立的媒介格局下,校友们建议在用好传统媒体的同时,需要全员动员,利用好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实现信息的裂变传播。
  一方面借助网络做好学校与校友之间的信息沟通,为学校形象传播聚人气、出主意;另一方面借助微博、微信转发将学校信息推送给更多的人。
  《丽水日报》总编辑丁子洋认为,要从媒体的需求角度,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主动策划校园新闻,主动设置有益的议题,借助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形成立体式报道,强化信息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不少校友都主张利用好自媒体主动发声,并借助大腕微博获得最大范围的传播。
  讲好故事用好宣传节点
  直抵人心的叙事是形象传播具象化的有效载体。座谈会上,校友们认为在用好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等媒介渠道外,关注校园里的人,用好宣传时机,讲好校园里的故事,使校园形象可感可亲是关键。
  《浙江教育报》编审言宏说:“针对目标群体的差异,形成推送给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内容。”像她所在的教育行业媒体,就更倾向于关注行业内的热点话题,如高中新课改等,这样的话题就可以有效结合学校基础教育研究的成果。
  而对社会综合性或都市类媒体来说,一定要寻找贴合受众心理需求的师生故事。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人力资源处处长傅芳华说,学生是我们的“产品”,讲述类似考上外交部公务员、向南非客商推荐义乌商品的优秀学生的故事,向社会传播正能量。金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金华晚报》总编辑童飚也认为,挖掘校园中的闪光点,这样有故事的人和事正是大众需要的。
  在金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陈兆斌看来,校庆是很好的宣传节点,学校可以与媒体提前沟通,从中捕捉一些值得报道的亮点。
  座谈会上,媒体界校友还就大学与媒体的合作、建立大学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机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张凯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