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寻找年俗游学名校行走四方浙师学子的“花样寒假”有看头


   期次:第314期      查看:74   


  编者按:
  悄然流逝的时光,如今总可以在朋友圈里留下见证。“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建构出一部部私人生活史。翻开浙师学子的朋友圈,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里,他们“晒”出家乡年俗的光景,“晒”出外出游学的幸福时光,“晒”出个体与都市生活的对话……
  民俗享年 体悟与传承并举
  金华的新年祭天仪式、湖南醴陵的拜年习俗,从课本到民俗,浙师学子在传统仪式里感受年的温度与绵延千年的信仰。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3期年味系列主题活动:“晒”全家福、“晒”年夜饭、“晒”新年民俗。天南地北的过年光景,在浙师人方寸屏幕汇聚。
  关于年夜饭,温州池亨颖的镜头里,每道菜里都有放胡萝卜,她解释,这寓意一年“红到头”;萧山和绍兴地区的小伙伴,则对照片里的大块肉和整鸡很熟悉,那是当地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大件儿”。
  对于衢州的郑淑钱而言,新年最快乐的莫过于打乒乓球。用自家的木板和洗衣台临时拼凑的乒乓球桌,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乐乎。而嘉兴陈仕玥对年的记忆,则是元宵节里的龙灯,“长长的游龙曲曲折折地缓缓穿过街巷,照得周围灯火通明。”
  山东滨州姑娘马乐瑶说,家乡的新年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印象最深的还是爷爷做的秋千和村里的社戏。戏台就是在村里找个合适的高地,铺上红毯子,搭个幕布,等晚上人聚得多了就开演。
  名校游学 体验与思考并重
  穿行在7000平方米的香港历史博物馆,8个展区、4000件展品、750块文字说明以及多个立体造景、多功能剧场,寒假伊始,工学院、职教学院的庄海威跟着学校的“砺行研学团”感受香港作为贸易城市的发展历史。
  由30名同学组成的“砺行研学团”,赴新加坡、香港高校开展学习调研,为期10天。大家围绕“一带一路”与区域发展、融媒体与文化传播、基础教育与教师素养三大主题,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5所世界名校。
  同学们在新加坡管理大学体验“研讨会形式”教学法;在凤凰卫视总部和香港中文大学,感受传统文化在香港社会的生生不息……作为我校第一次组织的品学兼优寒门学子赴国(境)外研学活动,同学们在扩展视野的同时,也在思考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对话的意识和行动。
  南国艳阳高照,而北国则白雪皑皑。刷着朋友圈,看到的是不同的游学风景。1月末,人文学院的叶湘瑶和教育学院的董瑶瑶抵达韩国大邱教育大学,开展为期一周的交流学习。她们参访当地小学、博物馆、古村落,了解比较中韩文化,琢磨中韩两国教育的异同点。
  在韩国教育学术中心,董瑶瑶向亚洲各国的朋友,介绍浙师的小学教育理念。这趟交流之旅,也更加坚定了她当一名接轨世界小教前沿的老师的梦想。
  行走四方 拓展与服务并行
  这是一个足不出户便可以眼观世界的时代,但是,人们还是愿意走进实地,探访外部世界的样子。寒假里,地理环境科学学院的周湛来到深圳和广州,在行走中寻获特区和羊城的魅力。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周湛到深圳观看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了解“城市共生”这一前沿热点问题,从深圳城中村的展览和讨论中,思考这一特殊文化空间如何与休闲、商业等空间共存。
  家住珠海的蒋马利,时隔半年,再次来到澳门。街上,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元素布景纷纷拍照留念;商场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形式在澳门普及,蒋马利对此坦言,“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出行不止于远方。在招生办举办的“感恩母校行”活动中,浙师学子走访浙江省内外200余所中学,开展招生宣讲活动,并为高三应届毕业生带去了特别的浙师礼物。在温州瑞安中学,人文学院的吴沁颖、生化学院的苏叶凡等四名同学向学弟学妹们介绍浙师。对于“三位一体”招生、优势专业及录取分数线、校园环境等热点问题,宣讲的同学都予以一一回应。(孔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