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记 春


   期次:第331期   作者:首作帝   查看:86   




  大概没有人拒绝春天罢!春天可以将千差万别的人团结起来,其他的时间,我们孤独地住在自己的季节里。因此一个人犯了错,想要求得对方原谅,那么他选择在春天道歉,最是明智不过了。万一事没有成,双方都“罪该万死”。
  我们喜欢春天,缘于为生活讨个好彩头的心理。“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和未来全部押注在春天,活脱脱不留后路。其他生物比人类更早感受春天,“春江水暖鸭先知”有诗为证,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们就会倾巢而出,占领整个春天。人类也不逊色,只要一嗅到春天的味道,立刻精神抖擞。大家把衣服一件一件卸掉,和春天来个亲密接触,归根到底是真正地喜欢春天。对中国人来说,春天的本质就是“喜”。正喜以当春,言之有理。不过,“喜色成春煦”到底过于诗意,于是我们特设最大的节日——春节,用以表现和纪念盛世春天。春天一枝独秀!
  中国文人最爱记春,仿佛不遗下点字迹,写作就沦丧了意义,人生也失去了价值。大众化一些的,记春光好、春雨酥、春风暖,粗粗细细,短短长长,广为推崇,永久传诵。私人化一点的,记春残、春暮、春意阑珊,含有顾影自怜的意思,一般不讨巧读者,却影响了现代作家,郭沫若的《残春》记疾病和死亡,已经走向极端了。饶有兴味的是,年年岁岁,春天再紧凑,到了中国文人的笔下,不管表达现实还是浪漫的风格,读上去更像魂兮归来。
  外国文人记春别有一番风味,他们偏爱站在上帝视角表情达意。春天不像是自然的馈赠,而仿佛是上帝的安排。上帝所观看到的春天,不会停留在花草树木之中,也不会在鸟兽虫鱼之上。春天的力量不是在时间主题之内进行的,而是在上帝的注视下以永恒主题进行的。一个经典的例子,里尔克认为春天只是上帝匆匆掠过一眼大地,春与神融为一体:“您和我所经历的所有春天加在一起,尚不够填满上帝的一秒钟。”而中国文人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春天的时间具体得多,春与人浑然一体。
  春天的精髓是春气。任何人直面春天,总得濡染春气,才不枉活在世间一场。哪怕再坚硬和孤僻的人,春天里也会变得温婉和合群,因为春气流淌在他的生命里。自古以来,振臂一呼,天下云集,王者能敬,则春气得。想想很有道理,一个缺乏春气的人,没有滋养万物的资本,也就没有博爱众生的力量。
  春天的午后,游园即将闭门,人们呼朋引伴,充斥着密集的步履和凌乱的聒噪。一位老妇人冲下陡坡,挥动双臂,仰天长啸,像一颗出膛的子弹。丈夫怕她出事,喊着“小心!”竟也不由跟风上去。在这一刹那,满园的人纷纷让道,投来景仰和钦羡的神情。这就是青“春”永驻的最佳体现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