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同铸两代师魂 共树两代师表


   期次:第326期      查看:244   

  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划定基本底线,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肩负“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特殊使命的师范大学,更应深刻把握,全面践行。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要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立德立学、以德施教”。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直指高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

  教师一肩挑着学生的今天,一肩挑着国家的未来。对教师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天经地义,既是对学生和社会负责,也是对民族和未来负责。“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面向新时代,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承担着“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的时代重任,更应率先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积极践行十项准则,强化使命自觉和情怀担当,做到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为师一日,表率一天,力争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六十余载砥砺耕耘、接续奋斗,浙师已经形成具备浙师特色、符合时代精神的立德树人传统和尊师重教文化。履教书育人之责,践传道授业之行,爱这份崇高的事业如生命,是我们的永恒初心和坚守之道。广大教师坚信事业崇高,坚守心中美好,坚定引路有方。新时代新使命,需要我们进一步精准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知边界,明“底线”,筑“防线”,强化“优秀无上限,卓越无止境”的理念,把高尚师德作为最高追求,把雅正言行作为最美容颜。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教育是要育人而不是“造器”,为国兴才是为师者的精神支点。

   我们不仅是在传道授业,更是在塑造灵魂、培养新人,塑造真实而坚定的、对社会与国家满怀责任的灵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此我们要传师道,行正道,弘大道。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要始终做到四个“牢记”。牢记第一担当,把家国情怀“揣在心里”。在践行“服务和引领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三大办学使命中,彰显浙师学人的实干担当,着力在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牢记第一要求,把高尚师德“挺在前面”。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把教育培养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人格魅力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努力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既当好“句读之师”“经师”,更当好“人师”。牢记第一职责,把教书育人“抓在手中”。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要切实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抓在手中,落到实处,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牢记第一动力,把学术创新“扛在肩上”。要强化科教融合、寓教于研、以研促教,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不忘育人育才的初心和本分,实现教学科研“双核驱动、两翼齐飞”。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是人性中最好的情怀,是世间最美的花开。教师既然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意味着选择了崇高和奉献。在学校积极创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征程中,让我们高扬师爱之帆,铸牢师德之魂,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道文化、一流的管理服务,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最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