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我们这代人的“大排情结”


   期次:第333期      查看:65   



  我是1987年上大学的,当时,“浙江吃饭大学”就以食堂伙食好闻名省内外,尤以大排为好伙食代表。我们这一代浙师人是堪称有“大排情结”的一群人。
  前两天,我在班群里问同学们“我们当时大排多少钱一块”,同学们热情响应,纷纷忆起当年大排的美味。在上虞区城北实验中学工作的陈斌说,大学第一年国庆节,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2元菜金,他从金华城里返校晚了,食堂里只有大排了,他竟然一口气吃了8块大排,至今对此事念念不忘。
  当时的大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膀”大排的,另一种是裹着一层淀粉皮的,也是大部分人的最爱。当年的生活委员刘珏很确定地说,大排1毛5一块,青菜5分钱一份。大排与青菜的组合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尤其希望打菜阿姨多舀一点大排的浓汤,那就更好了,甚至可以多吃一碗饭。
  师范生不少都来自农村,刚进大学,伙食一下子就变好了,大排特别有标志性。大一那会儿,国家每个月补贴28元菜票,32斤饭票。收到菜票、饭票的那天,我们一定会好好犒赏自己一顿,大排是标配,男同学一次能吃2块。
  浙师大排美名扬。外地同学来师大访友时,我们都会请吃大排,这是指定项目。记得有一次,武汉大学新闻系的高中同学放假回家,专程来师大吃大排,我好像买了5块大排。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因为太好吃了,狼吞虎咽的,他用勺子掰大排竟时然把勺子都给弄断了。我当时哈哈大笑:“这大排,你也吃得太狠了吧!”
  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对于食物的记忆总是特别强烈的。
  大学时代的大排堪比饕餮盛宴,现在人的味蕾都被惯坏了,大排也完全失去了诱惑力。现在想来,那个年代是多么纯真质朴,物质逐渐丰裕之后,很少再有像大排这样的食物让人永生铭记了。
  (毛力群 口述 张凯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