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期:《浙江师范大学报》

那一片野草


   期次:第198期      查看:168   





  文/徐旭敏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到《让子弹飞》,再紧接着《本命年》的上映,有意无意中,今年电影节似乎给了姜文一个长长的聚焦。
  青春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激情喷发,个性张扬,还是少男少女之间懵懂而略带青涩的试探?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都有一种诠释,正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为我们展现的那个年代那般少年的经历。
  高耸入云的毛主席塑像,红旗飘扬,军人庄严的敬礼,配上那激情昂扬的音乐,这是一个红色年代。在这个按部就班的年代里,孩子却处于被忽略的空档:父亲随军离开,学校疲于各类运动而无暇顾及学生。缺乏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约束,这批十五六岁的孩子像野草一样,充满活力而又杂乱无章地生长,马小军即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
  逃学,抽烟,搞小团体,聚众打架,结识外院的女孩……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之间的矛盾,使这帮男孩们以疯狂而畸形的方式张扬自己的个性,确立自己男子汉的地位。马小军无疑更甚,学会开锁后以配万能钥匙偷开别人的锁为乐,在保证不被发现的前提下体验逾越常规的快感。一次闯入别人家中偶然发现米兰的照片,则把他的这段青春经历推上了高潮。
  初次体验到恋爱的滋味,马小军在米兰面前显得稚气而青涩。终日徘徊在她家的屋顶,从她床上捡到一根发丝时那小心的动作,冒生命危险爬上烟囱只是为了在她面前证明自己,马小军在自我的想象中努力构造他和米兰的亲密关系。梦想终有濒临破灭的一天,米兰与刘忆苦的密切交往,她与彪哥那段不明不暗的关系,一次次冲击着马小军头脑中的乌托邦,正如他在影片末尾时的怀疑:“我不断发誓要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各种干扰就有多么大,我悲哀地发现,根本就无法还原真实,记忆总是被我的情感改头换面,并随之捉弄我,背叛我,把我搞得头脑混乱,真伪难辨。”在面对记忆的无力的同时,影片似乎也有意对现实的真实性进行了嘲弄和解构。
  傻子在影片中是个很有意味的存在,表面上似乎只是个不甚重要的背景,但渐渐我们发现,每次马小军们的重要场合中他都会出现。影片末尾成年后的马小军们看到他时兴奋而亲切的招呼也说明傻子是他们成长中的同伴。而伴随着多年后再次相遇时的那句“傻X”,在马小军们的迷茫中我们领悟到,其实傻子即是众人,是对他们混乱而疯狂的那段成长岁月,以及同样混乱而疯狂的那个年代黑色幽默式的嘲讽。
  时间的导演,又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呢?